2023年我国的碳排放量能否达到峰值?研究显示,在2023年附近有机会把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更加合理的水平并实现碳排放达峰。
2020年被普遍认为是全球气候行动的关键时间点,如果无法在2020年使碳排放达峰,人类将面临海平面加速上升、极端天气事件恶化等灾难性后果。
**于2015年提交给**的**自主贡献目标是争取在2030年之前使本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在2006年至2010年以及2011年至2015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单位GDP碳强度分别下降了20%和21.8%。根据**发改委于2017年4月公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战略(2016—2030)》和**目前的表现,预测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比2005年水平下降65%到67%,超过官方气候承诺的水平。
只不过在这一情境下,2020年至203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年均增速仍约为0.9%,在2030年达到113.1亿吨。这意味着**碳排放有可能在2030年达峰,但不太可能提前。
按照能源**战略的发展规划,不管是2020年还是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这一关键指标均能顺利完成,但作为努力的目标,挑战性是不足够的。按照能源**战略,**煤炭消费直到2030年还在缓慢增长。然而,2013年至2016年**煤炭实际消费量已经下降了10.9%。煤炭消费前景的不确定将极大影响**的实际减排表现。
**完全可以更进一步压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实现更加有雄心的能源强度、碳强度目标,使碳排放达峰的时间提前到2023年附近,并明显降低峰值。此外,高能效情境下,**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在2020年到2025年间就基本停止增长,差不多可于2023年左右达峰并进入平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