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民国奇女子,
幼年出家,后因爱还俗,
嫁与名士蔡守。
她所画梅花驰誉海内外,
治印涉猎***,
创金书体入印,
有“现代***女印人”之称。
“画人印人一身兼,
挥毫挥铁俱清严”,
她就是——谈月色。
幼年出家为尼,艺术才能渐露
谈月色 (1891年-1976年),女,广东顺德人。原名古溶,又名溶溶,晏殊诗有“梨花院落溶溶月”句,遂字月色,以字行,晚号珠江老人。因行十,又称谈十娘。斋名梨花院落、茶四妙亭、旧时月色楼、汉玉鸳鸯池馆。
谈月色的父亲谈伯开在广州经营建筑,谈月色出生于亥时,**的说:“亥时”与“害死”谐音,在这个时辰出生的女儿家命硬,在家会克父母,将来嫁出去也不利夫家。
于是,封建思想严重的谈伯开和夫人林氏硬是把聪明伶俐的小女儿送到了广州檀度庵交给尼姑寄养,这一年月色才4岁。在檀度庵,师父耀均着意培养这位颖慧的女孩,让月色8岁开始学习佛经,又师从画尼文信学习书画,15岁正式削发为尼,法名古溶(又说悟定),此时她已画得一手精彩的佛像和梅花。
胭脂梅四通景
与名士相遇,还俗嫁人
那时的广府地区习惯称尼姑为“师姑”,清末民初,广州一些**的师姑庵涌现出一批善解人意、能写会画或吟唱风雅的“妙尼”,颇能吸引一些名士。
据说,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也曾在广州的*师庵认了“大虾”、“细虾”二位妙尼为徒,手把手教她们书画,此事一时成为文人雅士中的风流佳话。正是这种风气,竟造就了谈月色传奇的艺术人生。
楷书作品 《***诗》
1917年初,***会会员赵藩(护法军**交通部长)、李根源(广东督办)、蔡守(护法军**秘书长,财政顾问)到檀度庵参观游览。那天,正好赶上谈月色为值班的知客。交谈过程中,几个人发现,这位知客爱好文艺、能书善画,感到非常惊奇。从此,这几个人成为谈月色的座上客,讨**艺、吟诗作画。**党人高天梅从上海来粤,也和程大璋等人来看谈月色作画写字。蔡守更成了檀度庵的常客。
经过5年的来往,二人感情日深。时值广州当局要取缔师姑庵,在蔡守的那帮好友鼓动下,谈月色终于还俗,于1922年与蔡守结婚,这在当时确实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作品 《月色冷苍松》
后来,蔡守特意取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诗句,将原名溶溶改为月色。这一年谈月色31岁,蔡守43岁。
夫唱妇随,尝尽酸甜苦辣
谈月色与蔡守婚后与社会文人名士有了***接触,与黄宾虹、柳亚子、苏曼殊等吟诗作画,交流学习,她的画艺及篆刻艺术得以提高。
此外,谈月色还涉足考古。1931年广州成立博物院,聘谈月色为研究员,蔡谈夫妇负责主持一汉墓的发掘工作。同时他们对岭南城砖进行了研究,编著了《岭南城砖录》。
作品 《斗茶图》
1936年,蔡守出任南京博物院研究员,蔡氏夫妇迁居南京。*****爆发后,日军攻陷南京,夫妻为避乱,准备回家乡广东,漫漫路途受尽苦难。途中又闻广东沦陷,只好重返南京。回到南京,满目疮痍,国破家亡之痛,在蔡守的诗中有体现:杀声满地犬狂吠,烽火横天月不光。有翼难飞同命鸟,上张罗网下迷阳。尸林火罅逃亡出,喘气椎胸涕泪揩。四望满城*与火,身家存否念星侪。
作品 《人生何处有此境》
1941年,蔡守因心脏病去世。因家中赤贫,全赖南社诗友资助才办完丧事。深悲巨痛之日,谈月色面对友朋的馈赠,一一画梅治印答谢之。在贫病之中,她竭尽全力为夫整理遗著。当年苏曼殊赞她“画人印人一身兼,挥毫挥铁俱清严”。
抗战胜利后,印铸局重设南京,谈月色以专才获聘用。晚年,谈月色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及书法、印章研究会会员。之后她一直客居南京,自号“珠江老人”,以寄托对家乡广东的怀念之情。1976年,谈月色以85岁高龄病逝南京。
画工梅花,兼擅篆刻
绘画:尤工画梅,驰誉海内外
谈月色擅长画花卉,而且所画的种类很多,如昙花、杜鹃、荷花、牡丹等,尤工画梅。
梅花图
谈月色画梅上承宋元遗风,下继明清笔意,尤其得扬州画派的意趣和宾虹大师“三笔七墨”法的真传,挥洒自如。据说,1928年秋,黄宾虹途经广州,曾授以谈月色笔墨变化之诀。后来因对大师的景仰,她请篆刻家冯康侯刻“宾虹衣钵”一印,常印于画脚。
谈月色相当***的绘画作品是其在1935年画的《蟠龙墨梅通景》(一丈长)四轴,该画为其平生得意之作,先后在该画上题跋的**人士有蔡元培、于右任、章太、冯玉祥、李根源、柳亚子、程潜等五十余人,成为民国时期***书法家墨迹集锦。
作品 《梅石图》
这也令其画名一时饮誉京华,印名更为画名所掩。很多人都把谈月色与宋代诗人、画梅名家杨无咎、林逋相提并论,可谓赞誉之极。
治印:以金书入印,独具一格
谈月色早年对《陈篱斋手拓古印谱》,上启周秦古玺、汉印,下迄明清诸流派,均有较深的研究,尤其对晚清吴让之、赵之谦诸家的作品兼收并蓄,对黄土陵甚为折服;中年以后,受黄宾虹、王福庵影响很深,治印工致、精细、遒丽。
1933年,谈月色的篆刻技艺已崭露头角,以古玺、汉印、隶书、佛像形印、圆朱文见长,尤以金书入印为创举,以朱文、汉镜文印独步天下。